伊莉討論區

標題: (醫學與藥物)阻擋新冠關鍵 治療輕症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shineh    時間: 2023-8-17 02:42 AM     標題: (醫學與藥物)阻擋新冠關鍵 治療輕症

阻擋新冠關鍵 治療輕症

COVID-19疫情五月一日起防疫降階,重心聚焦在重症治療,多數民眾認為疫情接近尾聲,中研院士提醒,新變異株崛起取代Omicron的可能性仍存在,阻擋傳播關鍵是重視輕症治療。

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會員大會舉行開幕演講,中研院院士吳仲義以生態演化觀點,談COVID-19帶給公衛醫療的啟示。他說,「新冠流感化」是不負責任說法,因為流感有季節性,每年流行季出現部分進化,但COVID-19病毒卻是持續流行、演化。

COVID-19的病毒傳播自二○二○年至今,全球歷經一波波疫情,包含Alpha、Delta及Omicron等變異病毒株陸續現蹤。吳仲義說,Omicron大流行後,疫情波度越來越小,大家會認為疫情快消失,「這是不對的」,僅是多數人對Omicron有抗體,當新變異株出現,主流病毒交替,仍完全擋不住,疫情將死灰復燃。

「前一個主流病毒株存在時,沒人預期得到另一個病毒株崛起」,吳仲義以Delta變異株為例,他說,Delta爆發流行,大約是二○二一年春夏之際,是在武漢原始株被發現後一年多時間,但事實上,二○二○年三月Delta完整序列已經在美國、歐洲存在,潛伏多時、歷經三波疫情,才在第四波成為主流。

吳仲義提醒,Delta潛伏許久才取代Alpha,如此強勢最終難逃被Omicron取代,Omicron自家長期「內鬥」,近期的XBB,過去的BA.5及BA.2等亞型,都還是Omicron,雖Omicron被全新變異株取代、疫情再起機率不高,但即使只有一%風險,光經濟損失就可能至少十萬美金,代價太大。

吳仲義認同,疫情走到今天,雖然社會行為約束,如隔離、社交距離等,有效卻粗糙,「即使我們做得很好,別人不好,傳播依然出現」;至於原先期望一勞永逸的疫苗,站在公衛角度而言,其實不確定到底疫苗起了多大作用。抑制病人傳播病毒,輕症和無症狀是核心治療對象。

吳仲義說,醫療端重視患者快速康復,避免重症、死亡發生,可能不少醫療人員會認為,輕症患者咳嗽、發燒幾天沒有關係,但這便會將病毒傳播出去;以公衛角度出發,希望阻絕傳播鏈,輕症初期感染、儘速康復是關鍵,必須在二、三天內清除感染源。

吳仲義認為,台灣公衛體系太被動,傳染病與其他疾病不一樣,傳染病防治做得好,感染就少,做不好就是大家都染疫,制定與傳染病防治相關的公共策略,必須醫療領域與公衛領域在同等位置上,共同參與擬定。

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常務理事、成功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兼任教授陳美霞說,台灣公衛體系是「被」被動,從日前出現「公衛退場,回歸醫療」論點就是縮影。

她認為,公衛體系成效越好,需要花在醫療的費用及資源越少,遍布全台的衛生局、所協助疫情監測、疫苗接種等防疫工作,成為台灣傳染病防治紮實的「預防為主,醫療為輔」基礎。

台灣新生報




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(http://www73.wahas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